实验室常用的消毒、灭菌方式有哪些(氰霜唑) | | 旗凯
清洁、消毒、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微生物实验室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。它包括实验室内外环境的清洁、消毒;检测用具、培养基等的消毒、灭菌。为了避免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出现污染,工作人员定期需要对固定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、灭菌。那么工作人员经常使用的消毒、灭菌的方式都有哪些(氰霜唑)呢? 消毒、灭菌的区别 1、消毒(disinfection in hospital):杀灭或打消医院环境中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。 2、灭菌(sterilization):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。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,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。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,灭菌后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.即灭菌保证水平为106。 消毒、灭菌的办法 (一)物理消毒灭菌法 利用物理因子杀灭微生物的办法。包括热力消毒灭菌、辐射消毒、空气净化、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。 1.热力消毒灭菌 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(结构扭转导致功能丢失),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,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标。在消毒中,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。 干热消毒灭菌 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%以下的高热。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,传热效果较慢。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-100℃中经1小时能够杀死,芽胞需160-170℃经2小时方可杀死。 (1)焚烧法 是一种简略、迅速、彻底的灭菌办法,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,故应用范围有限。 烧灼法:一些耐高温的器械(金属、搪瓷类),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办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。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-2分钟。若为搪瓷容器,可倒少量95%乙醇,慢慢转动容器,使乙醇分布平均,点火焚烧至熄灭约1-2分钟。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,在留取标本前后(即启盖后,闭盖前)都应将试管(瓶)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,来回旋转2-3次。 焚烧时要留神安全,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,如氧气、汽油、乙醚等。焚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,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。锐利刀剪为爱护刀锋,不宜用焚烧灭菌法。 焚烧:某些特殊感染,如破伤风、气性坏疽、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,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,如污纸、垃圾等,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,使之炭化。 (2)干烤法 电热培养箱: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。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,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。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-100℃中经1小时能够杀死,芽胞、病毒需160-170℃经2小时方可杀死。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、瓷器以及明胶海棉、液体石腊、各种粉剂等。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-40℃以下能力开启柜门,以防炸裂。 (二)化学试剂消毒 (1)甲醛消毒:按照甲醛(40%)10毫升/立方米、高锰酸钾5克/立方米计算用量。不同情况下,用量有所不同,但比例为2:1。盛药容器要大、耐热、耐腐蚀:一般用陶瓷或玻璃容器,因为高锰酸钾和甲醛都具有腐蚀性,且混合后反应激烈,释放热量。房间要密闭:这样熏蒸效果才会康复。容器应尽量靠近门,以便操作人员迅速撤离;先将温水倒入容器内,后加入高锰酸钾,搅拌平均;再加入甲醛;加入甲醛后人立刻离开,密闭房间。留神顺序:是将甲醛倒入高锰酸钾溶液内。消毒工夫一般为20-30分钟。消毒后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。 这里说的甲醛就是40%的甲醛溶液,也就是福尔马林,一般包装上写的是37%。毛病:甲醛对人体危害太大了,一般不举荐这种办法。能够考虑用40%乳酸熏蒸,效果很不错的。 (2)乳酸重蒸法消毒:室内温度22℃,湿度75%~90%,按0.6 g/m3乳酸量共用9.6g进行室内熏蒸,使蒸汽弥散全室,密闭门窗1h。